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不断扩张,健康医疗领域成为下一个重要应用市场。凭借着系列优势,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此后,可穿戴式设备逐渐兴起。
近期,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公布了一份关于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在2050万件,整体同比增长35%。其中,以苹果和小米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占比最高,达到了18%。
从数据来看,可穿戴设备依然呈现着上升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停止的迹象。而智能穿戴行业的产品形态已经得以颠覆,企业竞争纵向比拼的是技术、功能等硬件领域,横向则较量的是一个企业是否会拥有深耕用户的思维,即使在动荡的市场动态中,依然可以看到可穿戴式设备在世界各地持续增长。
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不断扩张,其延伸的领域也持续扩宽。其中,健康医疗领域与穿戴设备的结合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搭配。
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可穿戴设备中已经出现GPS、加速度计、陀螺仪、光学生物传感器、皮肤电流响应传感器等,这些技术已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主要是在运动和健身的追踪等可穿戴设备市场有了长足发展的领域。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器械不仅具有不打针、不吃药、不住院、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同时操作简单,随时随地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特征,这为许多职业病、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长期治疗的时间和可操作性。
凭借着系列优势,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也逐步扩大。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20年,专门用于慢病管理和其他临床应用的临床级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达到1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9%。
不过尽管可穿戴设备在全球快速升温,但由于其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等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客户体验差、售价昂贵、服务领域有限、缺乏“杀手级”应用等原因,可穿戴设备依然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医疗级穿戴设备也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很多产品有自己的App配合可穿戴设备,用于上传数据和存储。但平台过多,难以整合数据,用户操作也不方便。此外,当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要做到佩戴舒适,甚至无感,仍是天方夜谭。
因此,相关制造商开始将注意力放到轻便小巧的方向上来。此外,类似这种专业类的移动医疗产品,往往在认证上需要更多手续,这类移动医疗设备对专业要求更强,这就要求厂商在功能上下更多的功夫。可以说,这一从开发到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的过程所需时间非常长,不是普通的投资机构或者创业者所能承受的,所以,这类公司的成功门槛也非常高。因此,盲目跟风不可取,投资该市场需谨慎。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文章链接:中国智能制造网 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10129.html
VR硬件评估more+
-
电动车充电慢?北汽新能 电动车即将没电?开到换电站,全程扫描...
-
iPhone 8要出新皮肤?传苹果 美国运营商Virgin Mobile发给员工的一份内部...
-
Oculus视频负责人:VR将为电 你喜欢在看电影时吃爆米花吗?如果是的...
-
打破理所当然,OPPO Find 6 月 12 日,OPPO 官方微博发布最新产品猜...
-
不只是表,更是生活 Pac 说起智能穿戴产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