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标的是美国AR智能眼镜厂商Daqri,但为什么中国没有类似B端市场的土壤?”很长一段时间,0glass公司创始人苏波总会被各种投资人问到这同一个问题。 Daqri成立于2010年,融资超

“你们对标的是美国AR智能眼镜厂商Daqri,但为什么中国没有类似B端市场的土壤?”很长一段时间,0glass公司创始人苏波总会被各种投资人问到这同一个问题。
Daqri成立于2010年,融资超过1.3亿美元,是专注于工业领域的增强现实系统生产商。但这样一个发展势头很强劲的国外对标公司,并没有让0glass的故事更容易被接受------国内投资人普遍更喜欢C端市场。
苏波告诉青亭网,从2014年底成立到2015年一年多的时间内,都是公司三个合伙人用自有资金在投入,因为投资公司那时候对AR智能眼镜工业应用的项目根本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看不懂。
“这样的风向正在发生变化。”苏波告诉青亭网,0glass已于近期即将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具体信息将于春节后公布。
在这轮融资的过程中,苏波发现投资人的立场与关注视角于一年前相比已经不太一样,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
第一,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尤其到十一二月,出现不少专门针对AR智能眼镜B端市场的研究报告,很多人开始关注、理解B端市场的空间与逻辑。
第二,投资人更为关注的,不是这个AR智能眼镜背后的技术一定有多领先,而是这家创业公司跑的能有多快-------产品何时能够落地,是否接地气,是否有客户或案例,客户的使用情况如何等等。
第三,投资人要考察,公司所定位的B端细分领域与团队过往背景是否匹配。也就是说,核心团队不仅要懂AR技术,懂硬件,还需要有垂直领域深厚的行业背景和经验。
在今年CES展会上,AR智能眼镜成为一大亮点,参展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联想推出面向商务市场的AR眼镜New Glass C200,索尼推出运用全息光学波导显示技术的AR眼镜……多名业内人士向青亭网透露,华为、中兴也都在秘密研制AR眼镜。
一方面,是AR智能眼镜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一两年内市场不太会爆发;另一方面,却面临国内外众多巨头的竞争。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家早期的AR眼镜创业公司怎样才能生存下来?
“接地气”生存法
和苏波沟通时,他刚从美国CES展会回来不久。
今年的CES上,Daqri联合英特尔推出了一款智能头盔,搭载了英特尔第六代酷睿Core M7处理器和RealSense 3D摄像头,能够在显示屏界面上实时提供定位、安全信息等数据。同时,这款头盔还具有X光透视功能,可以让工人看出哪些管线存在缺陷。
ODG这家有十六七年历史的老牌AR公司,去年底刚宣布获得5800万美元A轮融资。它与高通在CES上宣布,推出首批搭载骁龙835处理器的增强现实智能眼镜R-8和R-9,其中R-8是ODG推出的首款消费级移动AR智能眼镜。
美国和中国的AR智能眼镜厂商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苏波的回答简洁而明了,“从技术上看,我们比国外落后一年甚至更长,但从商业应用上看,国内又比国外快了一年。”

苏波在CES现场试戴了各家的AR智能眼镜,但他发现无论是Daqri,ODG,还是Vuzix,Lumus,Univet这些国际公司,都只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只能播放视频(顶多加一个互动)的Demo,“很多都只是概念机,一片光波导镜片就要1200美元左右,怎么落地?!”。
虽然AR智能眼镜还处于早期阶段,不过苏波觉得先将产品落地,能量产、能应用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两个demo可以体验,进行实物操作,一个是电路板的生产和检修,一个是电力的断路器的检修。”
价格、重量、可兼容性,是0glass下一步研发的重点。
0glass Pro是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一款AR智能眼镜,也是国内首款可量产的双目式AR智能眼镜一体机,企业版的售价达到16000元一台。目前已经销售1000台左右,还有1500台的订单。
但苏波认为,技术做得再好,成本降不下来,做不到轻量化,这是阻碍AR智能眼镜落地应用的两个沉重包袱。
在四种光学方案中,虽然光波导方案的成像效果较好,但每个镜片的成本要1200美元左右,而自由曲面只有100美元,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成本。所以,他们家下一代的产品定位在中低端,选择了自由曲面的方案,价格会控制在3000-5000元之间。
同时,这款AR眼镜的重量将只有60克重,并兼容PC和手机等各种终端,包括Android,Windows,IOS,MacOS等操作系统,预计今年三月发布,四月能开始量产。
AR+工业的市场有多大?
AR+工业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东吴传媒的一份研报中曾经指出,“AR头戴设备在工业场景有望取得率先应用。AR头戴设备当前造价昂贵,且对场景适配能力有限,工业应用场景则相对较为固定,相较于消费级产品更易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那AR智能眼镜的工业级应用,只是消费级市场爆发前的替代方向吗?在一些人怀疑AR智能眼镜在B端市场的想象空间时,苏波却告诉我们,未来他们还要在工业领域做减法。AR智能眼镜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就相当于现在计算机在工业中的应用,目前IBM就是工业计算机的巨头。

0glass目前定位在三个领域: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工,又会着重做这个领域里的三个场景:制造装配,巡检维修,工业培训。
“这每一纵一横里都是百亿级的市场。”苏波告诉青亭网。
微软的HoloLens定位在游戏、旅游、教育培训、工程维修等各个行业,未来华为等国内巨头也很可能是一个通用型AR工具。
HoloLens有800个核心工程师在开发,怎么与之竞争?苏波选择的路径是在垂直行业中做突破:比如在能源领域包括电力、煤炭、石油等,0glass会只专注于做电力,而石油与煤炭都不涉及。
做减法的目的是什么?因为这是“对抗巨头的最有效方式”。在苏波看来,在细分垂直领域积累的深度行业经验,并将0glass的AR智能眼镜快速这这些行业中应用起来,这是巨头很难超越的。
0glass目前积累了国家电网(巡检与维修领域),华为(电路板的生产制造管理领域),西门子(维修与设备安装领域),江铃汽车(制造与装配领域)等客户。
对新手进行培训、实时操作指导降低出错率、对一线员工进行实时管理、成熟工人的知识沉淀这些都是AR眼镜的工业解决方案目前能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CES上0glass还刚刚与西门子达成了战略合作。西门子在交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一些设备,安装和售后服务包括运维等比较复杂,使用自己的工程师成本很高,如果使用第三方的企业,用AR智能眼镜来培训与实时辅导,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AR眼镜还处于试用阶段,但一些大公司愿意积极尝试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我们就能实现收支平衡。”苏波透露的这个经营数据还令人有些惊讶。0glass 现在有30多名员工,平均每个月的开支60多万,一年只要800万,就能实现盈亏平衡。
苏波还分享了一个用人方面的小秘诀:创业公司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员工工资不能过于平均,而应该尽量大的拉开差距,用最大方差法来用人。0glass的员工最高工资四五万,最低只有三四千,因为“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打仗,也能将绵羊变成狮子”。
相关新闻
-
电动车充电慢?北汽新能 电动车即将没电?开到换电站,全程扫描...
-
iPhone 8要出新皮肤?传苹果 美国运营商Virgin Mobile发给员工的一份内部...
-
Oculus视频负责人:VR将为电 你喜欢在看电影时吃爆米花吗?如果是的...
-
打破理所当然,OPPO Find 6 月 12 日,OPPO 官方微博发布最新产品猜...
-
不只是表,更是生活 Pac 说起智能穿戴产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