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多年专利榜上无名的百度,2017年靠人工智能翻身?

2017-02-03

来源:未知

分享到:


研发投入连番涨,研发产出不同步。 这可能是百度在技术研发中颇为费解的地方。 百度历年的财报显示,2015年百度在研发上的投入为101.76亿元,其中,2011年百度的研发投入首次突破

研发投入连番涨,研发产出不同步。

这可能是百度在技术研发中颇为费解的地方。

百度历年的财报显示,2015年百度在研发上的投入为101.76亿元,其中,2011年百度的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亿元,此后每年的研发投入均保持70%以上。

虽然百度2016年的财报尚未发布,保守估计其2016年的研发投入应该也在百亿规模。

但令人意外的是,从2012年至2016年,作为研发投入产出的重要参照——专利成果,不论是专利申请受理量,抑或是专利发明授权量,百度均名落“十大企业名单”之外。

那百度累计数百亿的研发投入,除去雇佣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外,研发产出的成果都去哪儿了呢?

技术驱动的百度,连续多年未能上榜专利发明申请及授权相关榜单

发明专利申请量反映的是当年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而发明专利授权量则反映的是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后的成果转化情况。

因此,通过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数据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哪家企业在技术研发中投入的资金或力度较大,而通过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数据则更多反映的是企业多年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积累的成果转化情况。

两个数据或指标对于审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拿这两个指标对百度进行扫描时,发现百度连续多年均“名落孙山”。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首次对外公布,至今已有4年发布过4次榜单。

通过对2012年至2016年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分析,可以看到,华为、中兴、腾讯、OPPO、小米、奇虎、乐视等在特定年份均曾上榜过。

其中,华为、中兴连续4年上榜联想曾三次上榜OPPO、小米、腾讯、奇虎则上榜2次,而乐视、努比亚则在2016年首次上榜。

但是,在连续5年的榜单统计中,并无百度的身影的,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榜单中。

2012年至2016年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名单中华为、中兴可谓年年“榜上有名”,华为终端、腾讯、比亚迪、奇瑞、富士康则曾两次上榜,而联想则是在今年首次上榜。

由此可见,不仅是“这届百度公关不行”,最近几届“百度研发产出”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研发投入连番高涨,研发产出之一的专利成果不成比例

虽然百度早在2005年8月5日就已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但是,自百度2000年成立以来,直到2006年之前,百度所提交的专利申请以及最终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可谓“屈指可数”。

可以看到,直到进入2010年,也就是百度成立满十年之时,百度才加大了专利布局。每年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快速增长。

而从百度研发投入来看,自2010年开始,百度的研发投入保持年均70%的增幅。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信息显示,过去两年间,在发明公布数发明授权数实用新型数外观设计数方面,百度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截止2017年的发明公布数较2015年增加了一倍,发明授权数增加了3.4倍,实用新型数增加了一倍,外观设计数增加了8.2倍。

可以看到,百度在研发投入的增加与研发产出之一的专利申请并不同步。

此外,比例失调的原因,可能还可包括:1)人力成本涨幅过大抑制了创新成果产出增幅;2)发明专利申请审核周期长,部分已提交专利尚未进入发明公布环节。

因此,虽然百度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加码,专利成果也呈现比较高的增长水平,但是,具体到前面提到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百度却连续多年“名落孙山”。

押宝“人工智能”,能否让百度扭转移动互联网不利地位?

近年来,百度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及“人工智能”领域加大专利申请力度,相继提交了大量的专利申请。

其中,由百度2013年2月23日提交且于2015年12月23日获得发明授权的“一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DNN 的训练系统”专利,荣获“发明专利中国专利优秀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人驾驶”属于前沿技术研究,距离商用还有很长的距离,而“出行服务”方面的技术成果,由于优步退出中国市场,更多的只能应用于百度地图服务。

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或探索,显然还没有比较好的应用场景或应用服务便于呈现。比如,百度与肯德基联合打造的“智能门店”项目堪称“鸡肋”。

因为该项目虽然能较好的展现百度在“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但却不符合用户习惯,因为用户不论在肯德基或麦当劳点餐,“按图索骥”显然比“语音交互”更靠谱。

简单说,用户通过触屏点击下单远比跟“小度机器人”语音聊天下单来的方便。当然,如果是语音有奖交互游戏就另当别论了。

此外,由于百度在智能硬件方面并无直接布局,除去地图及导航应用外,其很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都很难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只能“削尖脑袋”与各类“百度系”APP进行融合。

再比如,百度人工智能参与“最强大脑”节目对抗,这种“东施效颦”的方式,也许可以“炫技”,但恐怕很难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走向商用。

反倒是,百度新闻产品中“聊新闻”探索,即以语音交互的方式获取新闻资讯,反倒是比较适合承载“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但也会受到应用场景的限制。

不过,由于百度内部高层轮番调整,再加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限制,百度2017年的人工智能探索、落地或商用,恐怕依旧不轻松。

相关新闻

VR硬件评估more+
智能硬件more+

投稿